論賈詡

賈詡這個人有趣,有人寫穿越小說,是把賈詡捧上天。稱他是個腹黑又陰險的老怪物,跟他對敵有死無生,只能交好。

看〈賈詡傳〉覺得這個人是有急智沒錯,但更重要的是他擅賽局理論,揣摩「每個人追逐的利益是什麼?」的能力非常好。當時的人不懂賽局理論,所以認為他有神鬼莫測之能。這跟郭嘉那種直接看穿人性弱點的天分是完全不一樣,屬於理性分析各方利弊的能力,倒是常人學得會的,難怪後來想學智計的人,都投身他門下,算是三國時代的鬼谷子。

好比他年少時返鄉,遇上氐人劫掠,他立刻說:「我是段太尉外甥,家人一定拿鉅款來贖。」其實他就是抓準了氐人心態:劫掠無非求財,殺人是為了滅口,但如果殺了個權臣的子孫,事後惹來官府追查,那就真是麻煩。結果全隊人都給殺了,只有他因此被放走。

後來他在牛輔手下做事,董卓跟牛輔死了以後,大家都很害怕,打算就此散了,賈詡說:「我們西涼軍現在是給朝廷當必殺的反賊看,朝廷手中有我們的名單,我們這樣散了跑回家鄉,只會給朝廷一個個抓去殺了,不如打著為董太師復仇的名義,慢慢朝京城出發,一路蒐集殘兵敗將,再拼一下,拼贏了我們就是權臣,可以挾天子令諸侯,真拼不過再散伙不遲。」結果這群人拼贏了。

等李傕郭汜張濟這群人掌權,打算重謝賈詡,甚至封他為侯,賈詡說「我出那主意是為了活命,不算功勞,而且我沒名氣又沒背景,這不是要我去死嗎?給我個負責人事的小尚書就好。」

推估賈詡對於自己為了活命,教唆西涼殘軍打下京城,間接害死許多無辜大臣、百姓的事有點後悔,他當尚書的日子幹了不少好事,後來他看勢不可為辭別李傕,投靠同鄉的段煨,又發現段煨對他處處提防,決定投靠張綉,他估計:「我跟段煨沒仇恨,就我太有名,他太怕我,我現在離開他,對他來說是解除一個壓力,況且我去找張綉,段煨會覺得是多結交一個幫手,肯定不會跟我翻臉,反而會照顧好我的親族。」

賈詡又建議張綉投靠曹操,他的說法也頗值一觀:「有兩個原因,讓你非得投靠曹操:1.袁紹不欠人追隨,而曹操正欠人手,2.曹操正想要向世人顯示他是個求才若渴的人,你跟他有仇他都能容納你的話,豈非顯示他真有用人度量?所以你去不僅是投他所需,更是投他所好。至於你跟他有仇的事...,唉,名義上你是投降朝廷嘛,雙方都有台階下,怕什麼!」

曹丕為了爭取立儲而問賈詡意見,賈詡說:「作個守法守分寬宏大量的好人,當個好兒子。方便的話,體驗一下民間疾苦。」我以為這建議頗高明,以曹操之能,哪種手段能逃得過他法眼?老實辦事才是最好的策略。

但他也曾啥意見都不給,反而只給個鼓勵就算交差,當初官渡大戰,曹操對於何時決戰斟酌再三,問計於賈詡,賈詡說:「您拿這問題問我也真奇了,您比袁紹明智、比袁紹勇敢、比袁紹識才,比袁紹果斷,要打敗袁紹,隨時都辦得到,您之所以糾結,不過是太想求取個萬全之策罷了。」曹操覺得很對,立刻發兵燒了烏巢,果然一戰而定。

附註:
因為看〈賈詡傳〉,順便看了〈張綉傳〉,張綉是張濟的族子,張濟算跟賈詡共事,所以張綉把賈詡當長輩看待。最初張綉也投降曹操,但曹操納了張濟遺孀為妾,這件事讓張綉很不開心,曹操當時就想殺了張綉以絕後患,沒想到張綉先出手,還把曹操兩個兒子殺了,雙方決裂,直到官渡之戰,張綉才又降曹,且出力甚多。本以為這是《三國演義》編出的橋段,沒想到《三國志》就是這樣寫的。

您可能還想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