見機行事真是我學不來的優點
室友百曉貓在臉書上提到自己永遠尊重別人活在夢境的權利,因為他認為「比起殘酷的現實,有人選擇沈醉在美麗的幻夢中,我身為外人,又有什麼資格喚醒他們?」
我看到這點,覺得真是很妙,我跟百曉貓看事就是如此迥異,但我們卻能當好友,我治癒系一定講究劃開結痂逼出膿血的啊,但百曉貓就會見機行事。
想到當初秦二世胡亥耽於逸樂,如果有人跟他報告國內某處有人謀反,他就會用很悲痛的眼神看著對方說:「我今天本來非常開心,為何你卻要帶來這麼糟糕的消息,破壞我的心情,你一定是打算藉此精神凌虐我啊,你的用心如此險惡,真是逼得我只好殺你全家!」
後來因為反亂的郡縣多了,胡亥大抵覺得有點壓力,特別為此找了朝廷裡的士人開了個會,很多人都說「這些人聚眾造反,一定要發兵討伐」,胡亥就不大高興啦。這時叔孫通站出來說「唉,瞎說些什麼呢,當今天子這麼聖明,哪會有人想謀反,這一定是些小賊嘛,何足掛齒!」有人聽出了端倪,也跟著附和,後來二世把所有主張討逆的,都治罪,說盜賊的,都免職,獨獨賞了叔孫通。不清楚狀況的人,還以為叔孫通說了什麼好話,叔孫通說:「你們都不知我今天算是虎口餘生撿回一命吶。」
叔孫通後來跟隨劉邦,總是配合劉邦的喜好給建議,劉邦不喜歡儒衫,他就換成楚衣,劉邦覺得開國以後大家喝酒議論沒事還會拔劍相鬥不成體統,叔孫通就幫忙制定了簡明的禮儀,讓劉邦覺得好懂好用、有了當皇帝的威嚴,這時劉邦開始想「這些儒生也是有點用的嘛」,於是朝廷才開始大量任用儒生。
但叔孫通再怎麼通權達變,面對一些大事,卻很敢博命,劉邦死前打算讓趙王劉如意代替太子,叔孫通就說:「從前,晉獻公因為寵幸驪姬而廢掉太子改立了奚齊,晉國大亂幾十年。秦始皇因為不早早確定扶蘇當太子,讓趙高矯詔立了胡亥,結果秦就滅亡在這件事上,這是陛下親眼見到的事實。現在太子仁義忠孝,呂后是跟陛下患難與共的夫妻,怎可背棄她呢?陛下今天一定要廢長立幼,不如現在就把我殺了,讓我的一腔鮮血染紅大地。」
劉邦只好連忙安撫:「可別這麼折騰,改立太子的事,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,您老千萬別往心裡去啊。」
所以司馬遷說:「叔孫通懂得見風轉舵、審時度勢,不拘小節、明明是個極度正直的人,做事卻很懂得變通以繞過阻礙,看來好像隨波逐流,其實是持續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,真不愧是漢初儒家大師。」
順便附上百曉貓臉書:
我看到這點,覺得真是很妙,我跟百曉貓看事就是如此迥異,但我們卻能當好友,我治癒系一定講究劃開結痂逼出膿血的啊,但百曉貓就會見機行事。
想到當初秦二世胡亥耽於逸樂,如果有人跟他報告國內某處有人謀反,他就會用很悲痛的眼神看著對方說:「我今天本來非常開心,為何你卻要帶來這麼糟糕的消息,破壞我的心情,你一定是打算藉此精神凌虐我啊,你的用心如此險惡,真是逼得我只好殺你全家!」
後來因為反亂的郡縣多了,胡亥大抵覺得有點壓力,特別為此找了朝廷裡的士人開了個會,很多人都說「這些人聚眾造反,一定要發兵討伐」,胡亥就不大高興啦。這時叔孫通站出來說「唉,瞎說些什麼呢,當今天子這麼聖明,哪會有人想謀反,這一定是些小賊嘛,何足掛齒!」有人聽出了端倪,也跟著附和,後來二世把所有主張討逆的,都治罪,說盜賊的,都免職,獨獨賞了叔孫通。不清楚狀況的人,還以為叔孫通說了什麼好話,叔孫通說:「你們都不知我今天算是虎口餘生撿回一命吶。」
叔孫通後來跟隨劉邦,總是配合劉邦的喜好給建議,劉邦不喜歡儒衫,他就換成楚衣,劉邦覺得開國以後大家喝酒議論沒事還會拔劍相鬥不成體統,叔孫通就幫忙制定了簡明的禮儀,讓劉邦覺得好懂好用、有了當皇帝的威嚴,這時劉邦開始想「這些儒生也是有點用的嘛」,於是朝廷才開始大量任用儒生。
但叔孫通再怎麼通權達變,面對一些大事,卻很敢博命,劉邦死前打算讓趙王劉如意代替太子,叔孫通就說:「從前,晉獻公因為寵幸驪姬而廢掉太子改立了奚齊,晉國大亂幾十年。秦始皇因為不早早確定扶蘇當太子,讓趙高矯詔立了胡亥,結果秦就滅亡在這件事上,這是陛下親眼見到的事實。現在太子仁義忠孝,呂后是跟陛下患難與共的夫妻,怎可背棄她呢?陛下今天一定要廢長立幼,不如現在就把我殺了,讓我的一腔鮮血染紅大地。」
劉邦只好連忙安撫:「可別這麼折騰,改立太子的事,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,您老千萬別往心裡去啊。」
所以司馬遷說:「叔孫通懂得見風轉舵、審時度勢,不拘小節、明明是個極度正直的人,做事卻很懂得變通以繞過阻礙,看來好像隨波逐流,其實是持續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,真不愧是漢初儒家大師。」
順便附上百曉貓臉書: